微软公司戴上「全球市值第一公司」的皇冠,这次不再是乌龙了。
美国时间 11 月 24 日,不少媒体跟进了微软超越苹果成全球市值第一公司的消息,但这事儿最后乌龙了,外媒勘误说「因为苹果流通在外的股票变化,苹果市值仍然超出微软 260 亿美元」(约 7,800 亿台币),微软撤稿。
11 月 26 日,微软在盘中交易期间市值一度超越苹果,几乎就要戴上「全球市值第一公司」的皇冠。但截至当日收盘,微软股价有所下滑,苹果股价轻微上扬,苹果艰难守住市值第一的位置。截至当日收盘,苹果市值约为 8,286 亿美元(约 24.8 兆台币),高于微软的 8,173 亿美元(约 24.5 兆台币)。苹果还是全球市值第一的公司,但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将围绕苹果 —— 而不是微软。
令苹果公司 CEO 提姆库克(Tim Cook)有点头痛的是 —— 在当日收盘后,美国总统川普给了苹果一次「助攻」。后者在接受《华尔街日报》的採访时表示,他可能会 考虑签署为从中国进口的 iPhone 和苹果笔电徵收 10% 关税的法令。随后苹果盘后股价应声下跌 2%。
在短暂的一周时间里,微软和苹果的市值在盘中一直呈现胶着状态。
终于在截至 11 月 30 日週五的美股交易中,微软收涨 0.64%,报 110.89 美元,市值约为 8,512 亿美元(约 25.5 兆)。苹果收跌 0.54%,报 178.58 美元,市值约为 8,474 亿美元(约 25.4 兆)。微软公司戴上「全球市值第一公司」的皇冠。
微软公司的员工似乎在等待这一刻。週五收盘后,微软一名华人高管在朋友圈写下 ——「正式第一了。上次第一可能还是 2002 年。持续发展最困难。」
其实不光是苹果, 今年 10 月,微软先是超越了亚马逊成全球市值第二的公司 。在全球大型科技股行列,最近微软的表现也忽略了所谓的美中贸易紧张对合称「FAANG」的大型科技股所加剧的前景顾虑。最近一段时间,美股大势下行,苹果领跌 FAANG——Facebook、苹果、亚马逊(Amazon)、Netflix 以及 Google 的母公司 Alphabet—— 虽然这几家科技公司分属不同行业,但均受到了日益严格的审查和监管,微软则排除在外。
微软看起来不光鲜亮丽,过的也不太好
即使在很多微软专业用户看来,这家公司似乎过得并不太好 ——Windows 系统软体所代表的个人电脑市场逐渐萎缩,人们早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;微软 72 亿美金(约 2,160 亿台币)收购的诺基亚「手机业务」,早已沦为「1%」或更少,粉丝自己都在社交媒体上尴尬地调侃;在搜索市场,Bing 也不如 Google 这般热门;Surface 产品似乎只受到了微软粉丝的拥护;office 运行在 Mac 和 iOS 系统上,给「别人家」提供生产力。微软 CEO 对外的形象也不如亚马逊和苹果两家公司的 CEO 那样「光彩动人」,很少站在聚光灯下,没有太多「精神领袖」的感觉。
微软和苹果的上一次市值交锋还是在 2010 年,当时两家公司的市值都在 2000 亿美元左右(约 6 兆台币)。那时的微软公司 CEO 史蒂夫・巴尔默(Steve Ballmer)刚刚开始推动微软向移动和互联网服务转型,不少员工还认为微软应该坚定守住「Windows」和「Office」业务。那一年的苹果公司 CEO 贾伯斯(Steve jobs)正式发布 iPhone 4,为移动互联网奠定了基础,几乎是踩着「生产力工具」这个口号上位。当时,iPhone 4 的口号是 ——「再一次,改变世界。」
时至今日,前者苹果已经在削减三款新款 iPhone 的生产订单,据苹果最新一季财报 —— 在财报分析师电话中,苹果还宣布从 2019 财年第一季度起,苹果将不再在季度财报中公布 iPhone、iPad 以及 Mac 的销量数据。
反而后者微软,新一财季营收和净利润两项关键数字均高于分析师预期。 微软的财报中的生产力与业务流程、智能云、计算业务三大板块营收都获得了增长,微软 CEO 萨提亚纳德拉(Satya Nadella)还提到未来微软的几个着力点包括 Microsoft 365、Dynamics 365,这两个产品是面向企业提高生产率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工具。
为什幺微软能突破重围,超越劲敌苹果?这可能是人们认为微软应该超越苹果的原因。华尔街分析师们认为微软最新财季表现大幅超越了他们的预期 —— 尤其企业级软体和云服务未来的需求依然强劲。研究机构 Gartner 预测,2019 年企业花在软体上的支出将增长 8.3%,这将是明年科技板块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。
分析师们说, 微软在向基于服务的商业模式转型方面确实做得很好 ,相比较苹果硬体收入上的下滑以及手机行业的天花板等原因,微软企业级服务的稳定收入更值得期待。他们更看重可预测的收入流。
对于微软,人们更偏向于总结这样一个说法 ——消费市场见顶,企业们开始重视企业级服务市场。
这让我们想起了时下流行的一个说法 ——「产业互联网」。43 岁的微软超越了比他小 1 岁的弟弟苹果,它重夺「全球市值第一公司」的故事告诉我们,「产业互联网」,或者说各大瞄准「企业级服务」的企业,他们或许正迎来更黄金的一个时代 ;「产业互联网」从来不是哪一家公司发明的口号,它也不是喊出来的,它的背后还有 ——「a Cloud guy」领航微软转型「产业互联网」的故事。
故事得从微软现任 CEO 纳德拉,开始说起
现任微软公司 CEO 萨蒂亚・纳德拉 于 1992 年加入微软,历经比尔盖兹和史蒂夫・巴尔默两任微软 CEO。他原担任微软云暨企业团队执行副总裁,在成为微软 CEO 之前,就在微软效力了 22 年。

根据网络公开信息,在成为微软 CEO 之前,萨蒂亚・纳德拉曾在 Windows、Office 等多个业务部门工作,先后领导微软的 Bing 搜索引擎、SQL Server 数据库和 Azure 云计算业务 。但大家对于他的标籤,更多的是 —— 他是主管云计算与企业事业部的「老将」。
自 1992 年加入微软以来,萨蒂亚・纳德拉主导了涵盖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战略和技术转型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微软迈向云计算,以及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云基础架构来支持 Bing、XBOX 和 Office 等其他服务。
2014 年 2 月,萨蒂亚・纳德拉正式上任微软公司第三任 CEO。在上任 CEO 的第 52 天,萨提亚纳德拉在集团範围内提出「移动为先、云为先」转型战略,强调在「后 PC 时代」,所有软体都为移动设备开发,云计算是战略重点。
自此,他的标籤「云计算」业务在微软内部得到提升。
在自述书《刷新》中,萨蒂亚・纳德拉提到,担任 CEO 以后,自己最重要的工作,是让微软「重拾灵魂精神」,这个「灵魂精神」就是「技术的全民化」。而新的「灵魂精神」代表微软必须抛弃过去,「技术的全民化」则代表不再简单的将「个人计算设备」作为核心,而重点要关注的是客户,是人。
天秤开始倾斜,这一举动也将在客观上降低 Windows 系统在微软内部的重要性,「智能云」开始改造微软。
秉持「移动为先、云为先」,做好云端转型在微软重要产品 Office 方面,为应对 Google 办公软体的挑战,微软在巴尔默时期的 2011 年推出了 Office 365,从软体授权模式改为订阅模式,用户按年或月付费。萨提亚纳德拉时期的 office 业务开始响应「移动为先、云为先」的转型战略,微软开始更开放的深入参与移动市场,比如推动 Office 跨设备应用开发,让用户在云上协作,让其更完美的运行在 iOS 等平台上,让 iPhone 成为「iPhone Pro」。
到了 2017 年中,Office 365 的订阅收入已超过软体销售收入。
2018 年三月底,萨蒂亚・纳德拉发布公开邮件继续深化云计算业务改革 —— 微软内部架构将会调整为三大事业部:体验及设备、云计算及人工智慧平台、人工智慧及研究。
微软所有的商业智能和云计算企业级服务将装入云计算及 AI 平台事业部,被单列成一大事业部。
其中, Windows 不再作为一个独立的事业部存在,Windows、Office、Surface、Xbox 等核心业务併入体验及设备事业部,微软的 Office 业务的重心也将从桌面的软体转向了依赖云端的 Office 365。由华人沈向洋领导的 AI 及研究部门则负责微软人工智能等前沿基础技术的研究,加速技术研究的商业化进程。
从「每个人都有一台电脑」改成「每个组织成就不凡」
对于个人用户来说,最开始接触微软,很可能是一张硬碟;而对于企业用户来说,微软就不仅仅是一个操作系统了。《中国经营报》的一篇报道提到,企业成为微软的客户会签订一个协议,微软会为这份协议中的部分软体提供折扣,比如 Windows 的授权费、SQL Server 数据库的授权费或者 Office 的费用,进而 刺激企业用上 Windows 以后,购买更多微软体和服务 ,比如早期的 Word、Excel、PowerPoint,以及现在的云端办公套件 Office 365、Azure 云服务等等。
这要从 2014 年 7 月份萨蒂亚・纳德拉的一封内部信开始。在内部信中,他强调 —— 微软的愿景不再是「让每一个家庭、每一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个人电脑」,变成了「予力全球每一个组织、每一个人成就不凡」。
亚马逊在 2006 年上线了 AWS 公有云服务,微软比亚马逊晚两年 —— 从 2008 年起秘密研发云平台。两年后,微软在 2010 年 2 月正式推出「Windows Azure」云服务。
百度文库《为何需要云计算》一文中提到,IT 服务已经成为任何商业运作的必备设施。云计算就是要将 IT 服务变得像用电一样简单。企业不需要担心电力来自哪家发电站、电线如何布设。同理,在云计算的 Windows Azure 帮助下,企业不再费心管理每台服务器用什幺处理器、装什幺操作系统或者数据库。
云计算提供商集中管理软体和硬体。使用者能够在任何地方随时调用资源,用完以后及时释放以供再分配,从而 避免资源浪费,降低了 IT 运作成本 。企业得以将有限的资源和人力用于拓展业务、提升核心竞争力。
可以这样理解 —— 比如人们以前将服务器建立在自己公司,需要铺电线、购买硬体安装软体,现在人们只需要向云计算公司付费,一切由云计算公司搞定 。它不光可以部署你的系统,还可以加速你的软体应用。成为这家云计算公司的客户后,它还可以为你提供增值服务。
在 2014 年,纳德拉执掌微软仅一个月后,萨蒂亚・纳德拉的「移动为先,云为先」战略就辐射到了「Windows Azure」云服务。当年 3 月,微软宣布将「Windows Azure」更名为「Microsoft Azure」,此举意在修正其市场方向,而修正名称的意义也是为了要让外界不再认为 Azure 只能跑 Windows 操作系统 ,它可以为各行各业的企业提供助力 。微软的重心已经开始更多地向商用和企业业务倾斜 ,更确切地说,是向云业务倾斜。
在 2014 年 7 月 10 日的全员信中,萨蒂亚・纳德拉提出「我们必须理解并拥抱只有微软才能带给世界的东西,微软是『移动为先,云为先』世界里提供生产力和平台的专家,我们将重塑生产力,予力全球每一个组织、每一个人成就不凡」。
这意味着微软今后更注重的是「予力全球每一个组织(每一个人)」,提供企业级的「生产力」服务,微软将在各行各业提出助力,微软将更注重智能云和智能端。
根据市场研究机构 Synergy Research 的报告显示,在 2016 年公有云市场,微软已超过 Google,成为仅次于亚马逊的第二大公有云服务提供商 。而截止 2018 年三季度,亚马逊 AWS 佔全球公有云市场 32% 的市场份额;微软以 17% 排名第二;Google 以 8% 排名第三。
时至今日, 微软已经完成了从一家产品授权公司向一家云服务优先的企业转型 。微软最新一季度的财报显示,微软营收 291 亿美元(约 8,730 亿台币),同比增长 19%;净利润 88 亿美元(约 2,640 亿台币),同比增长 34%。萨蒂亚・纳德拉主推的智能云成为增长最快的大业务板块,营收同比上升 24%,Windows 业务在微软总体营收当中的比重已经降到 9% 以下,其中 Azure 云服务增速达 76%。
企业转型的世代:产业互联网
2018 年,腾讯高调提出「产业互联网」的概念,喊出口号 ——10 月,腾讯宣布架构调整,新的「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」(CSIG)宣告成立,它整合了腾讯云、网际网路、智慧零售、教育、医疗、安全、LBS 等行业解决方案。马化腾发表的公开信中特别提到:「移动互联网的主战场,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,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」,「没有产业互联网支撑的消费互联网,只会是空中楼阁」。
转型成功的微软虽然没有发明「产业互联网」,但「产业互联网」从来就不是什幺新鲜概念。
2015 年 3 月,时任阿里云总裁的胡晓明在博鳌亚洲论坛提出:「阿里巴巴很早就判断产业互联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,云计算等新技术会给各个产业带来巨大的提升机会,并将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爆发点,已为之进行了六年的技术部署。」
阿里云的云计算最初其实是建立在自身需求之上 ——2009 年,阿里云写下了飞天系统的第一行代码。同年 11 月 11 日,淘宝商城宣布啓动一个叫做双 11 的促销活动。过去几年,阿里云提供分布式计算,提出「产业互联网」的计算技术都是在支撑数以亿级的计算需求。
在腾讯云的官网,腾讯提到腾讯云的孵化是建立 1999 年 – 2010 年间 QQ、QQ 空间等产品的高速发展上。
相比起来,微软 2010 年上线服务,在 2014 年萨提亚纳德拉开始确立「Microsoft Azure」新市场方向。
Gartner 发布的全球公共云市场份额报告(2017 年)显示,亚马逊 AWS、微软 Azure 和阿里云位列全球前三,其市场份额均得到持续扩大。而阿里云的全球市场份额从 2016 年的 3.0% 扩大到 2017 年的 3.7%,第四名 Google 的市场份额为 2.8%。
微软押注云计算,更像是现在那些转型「产业互联网」或押注「企业级服务」公司的学习样本。他们有相同的际遇 —— 从前主要向数以亿级的消费级市场提供产品。微软向世界供应最好的操作系统,腾讯和阿里巴巴面向的是社交游戏和购物体验,如今他 们正面临转型 —— 通过云业务改变公司架构和战略,转而提出主要发展「企业级服务」的目标。
前微软(亚洲)互联网工程院的一位人士这样评价微软云业务 —— 微软历经错失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之后,还一直坚持企业软体和云服务。跑得快不是优势,跑得远和持续的久才是王道。企业软体服务未来的成长空间比 To C 更巨大。
2017 年,微软还宣布在未来四年投资 50 亿美元(约 1,500 亿台币),以推进在物联网和边缘计算领域的生态布局。
科技公司的市值之争微软登市值最高宝座!前霸主苹果黯淡走下神坛,全因库克不敢公布财报?
亚马逊成为人类史上第二家市值破兆公司!虽然只有一下下啦……
苹果市值正式突破 1 兆美元大关,接近台湾去年 GDP 两倍!